訊:近年來,連環畫的投資價值日益凸顯,尤其是老版書、大開本和發行量少的“小人書”升勢驚人。雖說社會上很多人小時候都看過連環畫,但真正對連環畫各種屬性了解的人其實并不多。如果想在連藏市場有所斬獲,就必須全面熟悉連環畫,弄懂它的各種專用名詞,只有這樣,才能在連環畫投資中立于不敗之地。
版本———指同一種題材的連環畫,因出版社、出版年月、繪畫者、腳本作者、開本、裝幀形式、印刷方法等方面的不同而產生的不同的書本。如:《李雙雙》這一題材連環畫先后有1963年2月天津美術出版社的初版本(杜滋齡繪畫)、1964年2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的初版本(賀友直繪畫)、1964年3月中國電影出版社第二版的“電影版”、1981年11月中國電影出版社第三版的“電影版”等版本。
版次———指一本連環畫出版的次數。第一次出版的叫初版,經過修訂后重新出版的稱第二版或稱再版,如果再修訂后再出版的則稱第三版甚至第四版。
印次———指每一版連環畫印刷的次數。從第一版第一次印刷起開始連續計算出書數量,印次是連環畫發行量的真實反映。如:印數5001-10000冊,指本次印刷5000本,為第二次印刷,說明了前一次出版時已經印過5000本,二次共計印刷10000冊。
開本———指將一張標準的平張紙(規格為1092×787毫米的文化用紙)分切后的張數作標準,以表明書本尺寸的大小。市面上最常見的連環畫大多為橫64開本和橫60開本,但也有一些橫32開本、豎16開本、方20開本、40開本、48開本等大開本。開本也是許多連藏愛好者比較難弄懂的,要分清連環畫的開本,應該對紙張的印刷、分切有所了解。
印張———指印刷一本連環畫所用紙張數量的計算單位。一張標準的平張紙為兩個印張,半張平張紙(2開)為一個印張。—個印張共計可印64開本的書64頁(2開的紙分切成64開為32張紙,兩面印刷即為64頁,但不包括封面)。以此類推便得出:印張乘以開本等于一冊連環畫的頁數,比如印一本64開的連環畫用了兩個印張的紙,那么這本連環畫就是128頁(即2×64=128)。
訊:收藏連環畫或比炒樓炒股炒黃金更增值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筆者在位于北京路的聯合書店看到一場別開生面的連環畫展覽展示活動。書架前,從花甲老人、中年夫婦到幾歲的孩童個個都津津有味地翻看著手中的連環畫,《三國演義》、《紅樓夢》、《西廂記》……這些經典的小人書除了是大家童年的回憶之外,原來部分版本的小人書半世紀以來的增值幅度更超過了炒樓、炒股、炒黃金。
小人書陪伴中年市民成長
前日,筆者在聯合書店舉辦的連環畫展覽展示活動上,看到不少中年市民在購買小人書。今年56歲的王女士捧著精裝版小人書《白蛇傳》回憶說,小時候她最喜歡看神話故事類的小人書,“雖然當時每冊只賣一二十分錢,但還是買不起,只能去小人書店租看,看一冊一兩分錢”。而40多歲的劉先生則對《三國演義》、《西游記》、《黃繼光》、《董存瑞》等革命故事類題材更感興趣。“幾十年沒看小人書了,今天買一套回去慢慢看。”
經典作品現值六位數
據活動主辦方負責人介紹,這場以“當年的記憶,時下的收藏”為主題的活動聚集了600多種小人書,包括精裝、平裝、油畫、彩繪、普通印刷和宣紙印刷等各類版本,每天的銷售額達3000多元,大大超過原來的預期。同時,據粗略估算,近5年間,連環畫銷售每年都保持30%~40%的增長速度。
“這說明今天的小人書已經成為文化收藏的一部分”,從事小人書專賣和收藏的“連友”(連環畫發燒友)李翔告訴筆者,北京、上海、廣州是全國“連友”最集中的地區,其中,廣州約有1萬多“連友”,這些連環畫發燒友起先只是因為要成全兒時的夢想,而到處翻找老版本的連環畫,齊集一整套后就很有成就感,“但沒想到這種興趣在今天已經與投資經濟掛上了鉤。”以四大名著為例,人民美術出版社1958年至1963年陸續出版成套的小人書《水滸傳》和河北人民美術出版社在上世紀60年代出版的《西游記》當時不過10多元,而今已經升值到10萬元。還有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當年出版的《紅樓夢》和《三國演義》也已經升值到20萬元人民幣!
業界評論
收藏人群漸趨年輕化
目前,在小人書收藏界中有三類人群,一類是專業“連友”,專門收集上世紀50年代到上世紀80年代的老版連環畫,主要出于投資增值目的;第二類是普通的連環畫發燒友,他們多是興趣愛好使然,為了齊集一套連環畫而四處奔波,不惜高價回收,但多為個人收藏所用;第三類是“連友”中的年輕成員——80后、90后的新生代。這部分群體多為職業需要而對連環畫發燒,“例如平面設計師,往往會從連環畫中獲得靈感。”李翔說,第三類人群的加入反映了連環畫收藏的一個發展趨勢,“就是收藏人群會越來越年輕化,連環畫不會因年代的久遠而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