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哈利·波特》中圖片會動的《預言家日報》已經不是魔法界的專利,如今“麻瓜們”也能讓圖片產生這種效果。日前,由上海市委宣傳部、新華社上海分社聯合主辦的“精彩世博——中國首屆3D圖片展”在上海圖書館開幕。 3D電影并不陌生,但將3D技術從電影移植到報紙、期刊等平面媒體上,則是完全不同的感受了,攝影師代表裴鑫在受訪時講述了如何用普通相機拍出3D效果照片的方法。
3D報紙,印刷是難題
世博會的安保人員、志愿者,以及學生群體,是本次展覽第一批體驗3D圖片的參觀者。在現場,乍看之下所有圖片都模糊不清,但配戴上特制的紅藍塑料眼鏡之后,會發現照片中的主題館、人物、恐龍等,生動又立體,遠近分明。戴著眼鏡駐足在一張名為《世博奶奶》的3D照片前,奶奶手中的《新聞晨報》就會在眼前躍然而起。參觀者們紛紛感嘆:“報紙動起來了,而且,你走它還會跟著動。”
一位小學生告訴記者,通過電影《阿凡達》和《玩具總動員》,3D技術對她來說并不陌生,她更關心的是何時能讀到真正的3D報紙。其實,已經有不少報刊將內容圖片3D化。杭州一家曾發行過3D報紙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通過嘗鮮之后,她發現報紙目前還不能大規模3D化,因為3D報紙容易受到印刷等不可控的因素影響,“印刷中只要色有一點點不準,就會影響到3D圖像的效果,這也導致不是每個人都能覺得視覺效果好。另外,由于3D報紙不能直接看,需要佩戴眼鏡,所以讀起來不方便。”
3D照片,普及并不易
此次展覽的攝影師之一、新華社分社記者裴鑫說,本次亮相的120多幅圖片,是從60多位新華社攝影記者拍攝的一萬多幅世博照片中精選出來的,它們中有些是通過修圖技術將2D轉為3D的,“使用軟件將2D圖片逐層分離為不同角度的紅藍圖片,然后把圖片不完全套印在一起,合成一張”;有些則是由攝影師直接拍攝出來的照片,“如果參觀者想自己動手制作3D,其實并不難,可透過兩臺相機分不同角度來拍攝,選擇一部數碼相機,卡片、單反無所謂。將相機綁定在一起,大致離開十公分,將它們同時曝光,最后通過軟件將兩個相機的視差合成。但是,這個方法只適用于靜物的拍攝,如果抓拍動的東西,就要注意兩個快門同時曝光的精準度,這時你需要一根快門線。”
裴鑫說,目前市場上已經有廠商推出能拍攝3D效果的相機,可以佩戴專用的眼鏡來看,但是無論是相機還是打印照片的成本都相對較高,而且容易產生眼疲勞。此外,眼疾患者也不太適合觀看3D圖片,所以3D技術的普及依然受限。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到9月6日,首批10萬張參觀券已被領取一空。
|